藏传佛教放生秘史:办诵经洒净仪式将牛羊放归自然
来源:
|
作者:culture-100
|
发布时间: 3421天前
|
540 次浏览
|
分享到:
藏传佛教经过1300年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经过后弘期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等祖师大德们不懈的努力弘传,佛教慈悲为怀、戒杀护生、众生平等的理 念在藏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宣说,放生、护生的思想不仅被藏族信众认可与接受,同时这一佛教思想也逐渐成为藏族人日常生活中践行与遵守的行为理念。由此,在 藏区各地寺院和民众中形成了规模不一、人数不等的放生、护生习俗。
藏传佛教经过1300年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经过后弘期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等祖师大德们不懈的努力弘传,佛教慈悲为怀、戒杀护生、众生平等的理
念在藏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宣说,放生、护生的思想不仅被藏族信众认可与接受,同时这一佛教思想也逐渐成为藏族人日常生活中践行与遵守的行为理念。由此,在
藏区各地寺院和民众中形成了规模不一、人数不等的放生、护生习俗。
所谓放生仪式,其实是藏族人接受佛教之后的一种戒杀、或少杀牛、羊等动物,或家里人生病,或遇到各种灾难时,向佛、菩萨、护法神等虔诚忏悔杀生罪过的一种宗教赎罪仪式。换句话说,也是藏传佛教和藏族信教群众在寺院和民间开展的一项佛教护生活动。
放生仪式,一般都要在寺院或是在活佛的主持下,经过严格的诵经祈祷后才能具有特殊意义。历史上放生的人,既有达官显贵,也有普通百姓,他们有的以个人名义放生,但多数以家庭、部落为主要单位。
放生动物,在僧人举行诵经加持仪式后,也就成了“神圣动物”,比如放生羊或放生牛,人们要在羊角、牛角和放生的动物身上特别地系上三色、或五色的彩条为记号,然后将其放在山野,使其自生自灭。而藏区的放生仪式,尤以拉卜楞寺藏历年正月初八的放生节较为**。
甘肃夏河拉卜楞寺的放生节一般在图丹颇章内举行,届时僧人们要诵《招财经》等经文,要将预先准备好的牛、羊、马进行洒净仪式,然后给这些放生的神牛、神羊、神马等系上彩色绸条将其放走,任其自生自灭,每年放生的牛、羊、马等动物大约在200多头左右。
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看,放生仪式一方面延续了古老苯教祭祀自然神灵的传统,同时也被赋予佛教放生戒杀、慈悲护生的浓郁色彩。在藏区,这些被放生的牛、羊等动物,不剪毛、不乘骑、不出售、更不能宰杀。
草原游牧民的放生主要以牛、羊、马为主,有的牧民把“百头牛”、“千只羊”视为富裕的象征,并且恪守佛教“不杀生”的思想信念,宁肯将牲畜养到老,到死也不肯杀、不肯出售,甚至将成群的牛羊赶到山上放生。
生活在农区和江河边的藏族人,也有放生鸡、猪、鱼等的习俗。如四川半农半牧区的藏族人,较常见的放生动物是飞禽——公鸡。放生者一般是在家族里遇到有
人生病,或家里遇到诸多灾难时,便去寺院请活佛、喇嘛诵经祈祷,然后将一只,或几只公鸡放生,把它送到神山或寺庙里,即使它回到家中也不杀,任其自生自
灭。因此四川甘孜地区的一些神山、寺庙周围,一年四季都有成百上千只公鸡,自由自在觅食,当地藏族人谁也不会去捕食这些被放生的飞禽和牛羊。
藏区放生、护生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也可以说是在历代活佛、堪布和喇嘛们的精神感召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同时,也与藏族游吟艺人喇嘛玛尼说唱艺术的影响
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的游吟艺人将佛教戒杀护生的内容,改编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说唱故事,颇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与喜爱。这些游吟艺人走村串户,一年四季
往来于草原与农村之中,传播着佛教戒杀护生、慈悲平等、积善成德的思想,业果轮回思想的普及与深入,为藏传佛教护生理念的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有的民间艺人将藏戏集大成者汤东杰布劝化渔民放生的事迹编成故事四处宣扬。故事说:汤东杰布来到羊卓雍湖边,见渔民们打了许多鱼,正在掏着内
脏,他就将渔夫们召集起来说道:“以捕鱼而造孽的渔夫们听我说,世间十不善之罪恶,罪大恶极就数杀生害命,杀生好比睁着双眼跳悬崖,较终必把自己
害。……”接着,他还给渔夫们讲了因果轮回的关系和弃恶从善的意义。渔夫们听罢,向汤东杰布磕头致谢,发誓再不干这种作恶的行当。
由于藏传佛教各大教派僧众们戒杀护生活动的广泛宣教,加之,青藏高原诸多的河流湖泊被奉为圣湖,因此,雪域高原河湖中的鱼群种类极为繁富。
又如,甘孜藏区的不少寺院近邻江河湖泊,长期以来僧人们与当地的动物、飞禽、鱼等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只要有人在河边或湖边走过,鱼儿们就会游到岸边,
一派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甘孜县巴伽活佛曾告诉笔者,他的寺院里经常有藏雪鸡、松鼠、山鸡、兔子等各种小动物光顾。的确,这一切都与生活在青藏高原藏族民
众爱护动物、悲悯飞禽,一切有情平等共生的佛教生命观是分不开的。
走进藏区,细心的游客们不难发现在古城拉萨的三大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等地都能见到那些自由自在穿行在大街、徘徊在山村、草原上觅食的放生牛、羊、马。而所有的藏族人对放生牛羊马,或是其它放生的动物都会满怀敬畏和怜悯之心。
的确,对于游牧民族的藏族来说,赖以为生的牛、羊是他们生活的重要资源,失去牛羊也就无法生存。虽然,作为游牧民以牛羊肉为主要食物,但他们并不随意屠宰牛、羊等牲畜,他们只以维持生计为较低限度,不饿肚子、够吃的时候,他们绝不轻易宰杀牛羊。
从藏族放生习俗的发展来看,放生只是为了更好的护生,它只是护生的一种象征表示形式,放生较终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平等对待一切有情众生的慈心与悲心,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佛教慈悲喜舍的深刻思想和伟大精神,从而在身语意方面做到真正的“戒杀”与“护生”。
在数千年的游牧生活中,藏族人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与衣食父母牛羊之间的互惠共存关系,懂得了人与牛羊、人与自然,牛羊与草场之间的那种可持续发展的生
态关系。千百年来,藏族人一直遵循着这一古老的生存之道,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赖以生存的所有动物所具有的深厚的忏悔与感恩心理。
藏族人崇拜自然,也敬拜自然神灵,对他们来说崇拜神灵也就是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生灵也就意味着人类要处理好与之生存的生态平衡关系,故此,在青藏高原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藏族认识自然环境、了解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敬畏、祭拜、感恩和戒杀护生的习俗一直是藏族人对待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度和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来自于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和与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依存的缘起关系。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为自己生存的这块雪域圣地建立了一个清净庄严的道场,他们为守护这个观音菩萨度化藏人的道场尽心努力着。犹如松巴堪钦·益西班觉在《如意宝树史》所言:
按佛陀就自己的教法未来弘扬于何地的授记言,藏区得到总的众佛、菩萨,尤其是三怙主等的加持,并特别属于大悲观音菩萨化身所教化的区域。雄伟纯净、形态美丽的草山、雪山装点着大地,奔流的大河与绵延的雪山环绕四周,区内草木丰饶,佛法广播。
而佛陀戒杀护生的理念始终为青藏高原的雪山草原、江河湖泊、森林牧场,以及各类动植物多样性的共存共生起到了巨大的保护作用,为维持雪域高原生态的平衡发展做出了佛教应有的贡献。
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藏区以来,经过1300年的发展演变并与藏族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佛教慈悲平等、四摄六度、十二因缘的基
本佛教思想观念已经成为藏民族思想精神的核心价值以及日常行为准则。戒杀护生的理念经过历代祖师大德的弘扬并逐渐深入到藏族每一个家庭之中,并潜移默化地
影响和指导着藏族人的心灵世界与日常行为。